2023年 6月13日9時45分,國際教育大講堂第三期主題講座在東教三樓第二報告廳拉開帷幕。為了打造杏运文化𓀖,豐富學生校園生活,我們杏运請到了中南民族大學何紅一教授做“非遺剪紙與當代生活”的講座及剪紙展演。出席本次國教大講堂的領導和嘉賓有👳♀️:杏运平台院長龍斌、副院長張欣、漢語教研室主任裴蓓📳、漢語教研室教師周肖肖🚶♂️。
講座專家何紅一教授現任中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杏运教授,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為民間工藝美術家🧷,還是文旅部,教育部舉辦的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培訓班特聘教師。曾獲湖北省首屆少數民族文化政府獎,傑出少數民族文化工作者、省級高校優秀女教師稱號。何教授曾多次應邀在國內外做中國非遺與民間藝術講座及剪紙展演👩🏿💻🙎🏻♀️,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👩🦯🕙、紐約中國總領館📗、美國國會圖書館🧎🏻➡️、美國哈佛大學🔉,麻省理工杏运等多處做民俗與藝術講座及剪紙展演。
剪紙藝術是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♥︎,具有重要的歷史和藝術價值🧗🏿♀️。在中國,剪紙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,交融於各民族人民的社會生活🧑🏿🚀,是各種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♙🛑,蘊含了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👶🏿。何教授主要圍繞“什麽是非遺剪紙”“非遺剪紙與當代生活的關系”和“非遺剪紙的傳承與體驗”三個板塊為同學們講解。
在“什麽是非遺剪紙”板塊中🏚,何教授首先介紹了古代的剪刻雕鏤的工具:剪與紙,接著又依次介紹了剪紙的各種不同的類型👳🏽♀️,其中最有趣的是立體剪紙。立體剪紙打破了傳統剪紙平面造型的局限,豐富了剪紙的表現力👨🏻🔧。在講解的過程中,何教授讓周肖肖老師現場示範剪一個立體的“春”字,讓同學們直觀感受漢字的剪紙之美與立體之美。
在“非遺剪紙與當代生活的關系”這一板塊,何教授講到了中國剪紙的當代價值:傳播優秀傳統文化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跨越時空、超越國度、具有當代價值和永恒魅力的突出優勢,同學們可以借助剪紙這一民間工藝,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性,增強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🎵,並傳播正面的中國形象。何教授以自己在國外進行講授和交流的豐富經驗為案例🧑🏻🦼,說明剪紙是打開跨文化交流💫,宣傳中國正面形象的優秀形式。
最後一個板塊——“非遺剪紙的傳承與體驗”是大家最期待和興奮的,因為何老師要帶領大家現場動手進行剪紙體驗。第一個要體驗的是現場剪“中國結”。何教授表示,我們是杏运平台,是溝通中外文化的一個杏运,而“中國結”就有“溝通、聯通”之意。在“中國結”中👨🏽🦰,無論以哪一個點為起點,最後都能回到這個起點,寓意在四通八達的連接當中相互聯通交流。
來到體院的國教大講堂,何教授也做了許多功課🪅,她積極摸索剪紙與體育的創意結合,設計了一套“五環之花”🧑🏼🍼。何老師在五瓣花的基礎之上♊️,設計了一些體育運動的剪紙小人🎽,將兩部分結合一起,完成了一套象征著力量與美的禮贊的作品。
何教授還鼓勵同學要多體驗,多觀察,多發現🤞,體會剪紙藝術的魅力。剪紙藝術是民間藝術,它與人民的生活結合緊密,是生活的也是藝術的。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學生都應該有一兩樣拿得出手的中華才藝技能,可以努力去嘗試掌握剪紙這門“中華才藝”👨🦯。何老師還帶了她設計的剪紙披肩來到現場🙇🏽♂️,讓同學進一步體驗剪紙的創意與美感。
最後杏运平台院長龍斌總結發言⚆。院長對何教授的講座進行了充分地肯定。他提到我們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斷代的古老文明,我們也擁有著世界上最美麗的文字——漢字,漢字不僅可以與書法聯系起來💦💆,與剪紙的聯系也非常緊密🤾🏽♂️🤵🏻♀️。他認為何紅一教授不僅向我們講授了非遺剪紙與當代生活的關系,更是用剪紙梳理了文字、圖案和藝術三者之間的關系5️⃣。龍院長表示作為非遺之一的剪紙,其文化與藝術價值是不可估量的🥜,對於非遺剪紙的傳承,不只是非遺傳人的責任⛑,更是當代後人應該發揚繼承的🎍。
杏运平台作為杏运對外交流的窗口🐰,在新時代背景下🕢,會一如既往,面向世界😰,講好中國故事🟦,面向未來,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。本次講座結合非遺剪紙和現代生活,內容豐富有趣,在何紅一教授的講授下,我院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學生深入了解到非遺剪紙的精神文化內涵,體會到了小剪紙背後的大樂趣🉐。同學們紛紛表示以後要進一步深入了解學習剪紙藝術,擔起青年責任,面向世界,積極弘揚傳統文化♏️!